YouTube,比病毒式网络更强大的病毒式网络

能成为比自己最初所依附的病毒式网络更强大的病毒式网络的,还得算YouTube,它最初打算把自己做成视频版Hot or Not的视频分享网站。作为创始人之一的陈士骏找来朋友查德·赫利、乔德·卡里姆(Jawed Karim),几个人一道推出了YouTube。经过6个月的公开测试后,YouTube于2005年11月正式发行,从此解决了此前在网络上浏览视频时经常出现的困难和不便。

之前,网友如果要收看网络视频,需要先下载不同的播放器,如苹果的QuickTime、微软的Windows Media和Real Networks等。如果这段视频只能在QuickTime上播放,而观众恰好又只有Real Network,他就只能认栽了。由于YouTube上使用的是动画软件Flash,虽然其画质偏低,但速度更快,而且只需轻轻一点就能播放。该服务推出后,迅速吸引了大批MySpace用户,他们把YouTube上的视频链接嵌到自己的页面上。这些链接不仅激发了更多人在MySpace上发布视频的想法,更为YouTube吸引了数以千万的用户,制造了一个病毒循环。

由于新闻集团也打算通过MySpace发布视频,YouTube无疑成了它的潜在威胁。MySpace先以安全问题为由停止了网页上所有的链接功能,并表示无法为任何第三方插件提供担保。在用户强烈的讨伐声中,MySpace终于作出了让步。

TIPS:病毒营销

正如eBay所学到的一样,没有社区用户,就没有病毒式网络。当所有用户都拧成一股绳时,他们的力量就足以影响到公司的决策。各种社区的兴起意味着用户可以随时走人。为此,公司必须端正自己的位置,在将自己不断壮大的实力资本化的同时,也需要充分考虑用户的各种需求。

于是,MySpace在2006年上半年推出了自己的视频播放器,结果这款产品只火了一段时间便后劲不足了。谷歌和雅虎也想抓紧赶上YouTube,但它们都和eBay一样,学到了有关病毒循环的重要一课:一旦病毒式网络演变成了一个病毒循环、达到了无法替代的位置,就不会再有任何人能够阻挡住它前进的脚步。到年中的时候,YouTube的访问量甚至超过了自己极度依赖的MySpace,而其60%的视频浏览量都来自MySpace页面。随后,至关重要的时刻终于到来了——新闻集团三番五次地向YouTube提出了收购请求,但都被网站的创建者们以暂不出售的理由拒绝了。最后,2006年10月,谷歌带着16.5亿美元的巨款领走了这个年仅1岁的网站。

听到这一消息,德沃夫和安德森也许颇有些不是滋味。毕竟,原本还是靠依附于其他网站起家的YouTube不仅在规模上超过了MySpace,其售价也比自己的网站高出了3倍之多。不过,相比MySpace,YouTube在病毒循环上的威力可远高出不止这一点。

一旦YouTube已经埋下了病毒循环的根基,无论对手使出怎样的招数,都无法停下它一往无前的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