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病毒系数越来越高
波奇夫妇终于凭借自己的第四次创业挖到了财富——“生日警报”(Birthday Alarm),一种靠提醒用户朋友生日起家的网站。“它很简单,是一个短小得令人难以置信的病毒循环,”波奇说道,“每个人都有生日,所以你不可能给所有认识的人发邮件询问他们的生日。”早期为了宣传,波奇给“今日最酷网站”(Cool Site of the Day)交了99美元的宣传费,结果第一天就吸引到了500名注册用户。
随着网站的缓慢增长,波奇也在逐步调整各个部分,直到令他满意为止。最开始的时候,他在网站上发布了大量有关隐私保护的信息(例如保证不会出售用户邮件等),但这些内容却降低了网页的加载速度。加载速度越快,网站的病毒系数也就越高,再说用户们也压根就没对隐私保护信息的消失有任何不满。简化使用介绍也有助于吸引用户。
TIPS:病毒营销
实际上,规律似乎是把东西弄得越简单,网站的病毒系数也就越高。任何需要人们思考的事物似乎都会使他们望而却步。
“复制—粘贴”功能增加后,网站发展终于有了重大突破。如此一来,用户们就无须手动输入朋友的电子邮件地址和生日了;只需按动两个键,用户就能够从其他地方将这些信息复制过来。有了这项功能,网站的病毒系数终于突破了1,日新增人数也达到了10000人。网站主要的盈利方式是引入广告网络上的网幅广告,并收取70%的广告费用。考虑到用户自然会给过生日的朋友送去问候,波奇夫妇还开发了电子贺卡功能。等到夫妇俩终于能够搬到离西奥琪父母家更近的旧金山地区时,网站每个月的盈利已经达到了1万美元。有了这笔钱,即便是在房地产市场虚假繁荣的硅谷地区,他们也能租到一套公寓和一个两平方米的小办公室了。
“生日警报”诞生两年后,网站终于基本实现了独立运行,波奇也开始考虑发展别的病毒式经营方式。一天,他无意中打开了Friendster。经过了半个小时的浏览,他为其简单的操作性深深折服了。之后,他便在自己的“生日警报”已有代码库的基础上依葫芦画瓢写出了一个“山寨”网站。13天之后,以前披头士成员Ringo命名的Ringo.com网站面世了。波奇夫妇向“生日警报”上共计3000万名用户发去了告知新网站成立的邮件,并因此收获了30000多名注册用户。能拿到1%的转换率,对任何邮件宣传而言都是不错的成绩。此外,他们还开通了鼓励用户邀请朋友加入的邀请机制。在短短3个月内,Ringo.com就拿下了400000名用户,成了互联网上第二受欢迎的社交网络。虽然绝大部分用户都来自美国,但波奇惊喜地发现在澳大利亚也出现了病毒式群体,他们的存在占据了整个网站1/4的流量。
就在网站还在向成功的病毒循环公司进发的同时,波奇手边却没有了可以让网站扩展的资源。狭小的办公室里只能容纳下他和妻子两个人,铺天盖地的客服疑问和服务器中断使他们忙得都没有了喘息的机会。当时,这家月利润骤降至30美元的网站已经变得异常缓慢、漏洞丛生。他买不起硬件、雇不起工程师,更租不起大一点的办公室。眼下,他只有两个选择:要么找到一位天使投资人,要么出售Ringo.com。
2003年12月,波奇在一周内就收到了3份购买意向书,并最终以价值几百万美元的私人股票为回报把网站卖给了在线测试提供商Tickle.com。没有现金,只有股票。实际上,波奇夫妇在接下来的18个月里都没有赚到一分钱现金:Tickle(以其经典的在线IQ测试和“你是哪一种狗狗?”之类的搞笑测试闻名)把Ringo.com以更高的价格卖给了Monster.com,而后者又把它做成了一个照片分享网站。为了促成这笔交易,波奇签署了同业禁竞条款,这意味着他将无法在18个月内再开设一家社交网站,并必须在Tickle工作至少3个月。他非常享受和其他工程师一起工作的日子,在那一待就是半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