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Bay的反击
诈骗只是困扰PayPal的诸多问题之一,它还要同时应付诸如PayPlace、gMoney、eMoneyMail以及Yahoo PayDirect等众多新竞争者,它们全都想努力从网上交易这个市场中分得一杯羹。但PayPal最主要的威胁还是来自eBay。在eBay眼里,PayPal是一个正在不断从自己网络上吸走大量金钱的寄生虫。梅格·惠特曼早就想控制整个交易过程,并从其中各个环节上获利。
1998年,eBay收购了信用卡处理公司Billpoint,随后迅速把它关闭重整,以应付eBay上面数以百万计的拍卖交易——作为一家上市公司,eBay发布新产品之前必须做好充分准备,以应对可能发生的诈骗。而随后的几次宕机却使eBay不得不暂时集中精力搞好自己的基础设施,确保其能够灵活适应自己的飞速增长。与此同时,PayPal的增长却依然在继续。截至2000年4月,eBay上1/4的商品都已经接受了PayPal这种付款方式,达到了3月份的两倍。
自从上市以来,eBay已经与创办者皮埃尔·奥米迪亚所信奉的“人性本善”的天真想法渐行渐远了。现在它已成了一个冷酷无情、斤斤计较、毫无人情味的公司了。eBay暗地里向使用PayPal标志的交易商们放了一枪。以维护版面美观为由,eBay要求用户必须将PayPal的标志缩小到现有的1/4。这样一来,每个拥有PayPal标志的商品都必须重新调整大小以适应这条新的规定。
此时的eBay正积极为Billpoint的上线做着准备。Billponit的合作者包括专门负责终端结算的富国银行和Visa。2000年4月一经推出,eBay就在网页上张贴了大幅广告吸引用户注册使用。此外,为了让用户们能够立即注意到自己的新产品,eBay还把Billpoint的标志放到了交易页面的顶端,而PayPal的标志则被留到了最低端。为了进一步吸引用户注册Billpoint,eBay还给出了“全天免费上货”的好处。有了这项福利,所有在这一天发布商品的卖家都可以节省平日每笔25~50美分的商品发布费。仅仅一天之内,Billpoint在拍卖交易中所占的比例就从之前的1%跃升到10%。“我们的士气很受影响,”《PayPal的战争》作者杰克逊写道:“我们必须直面这个事实——Billpoint只用了‘全天免费上货’这一招就在一天之内完成了PayPal一个月才能达到的交易份额。”
然而那日之后,奇怪的事情却发生了。Billpoint的份额在几天内又渐渐下滑到了6%。卖家为了充分利用免费发布日,纷纷大量发布那些需要许多时间才能销售出去的新商品。而在此期间PayPal却还在继续增长,由于又有5%的交易将PayPal选作自己的付款方式,其在eBay上的占有率从25%进一步上升到了30%。eBay又玩起了“免费日”的把戏,但结果却是一样的:Billpoint在占有率一度冲到14%后,立即又跌回了7%。第三个免费日更是收效甚微,在eBay花了数百万推广的几个免费日间隙中,PayPal继续疯狂增长,进一步拉开了自己与Billpoint之间的距离——从4月的20%到了5月的26%。
eBay又拿出了新的手段。它推出了“一口价”(Buy It Now)——一个让卖家可以设定价格,而不是通过拍卖竞价来销售的方式,并且将Billpoint定为一口价的默认付款方式。如果卖家想要将付款方式改成PayPal的话,他们需要额外在设置中更改。eBay希望这额外的一步可以极大地减缓PayPal的推广速度。但这一回,eBay内部有人站出来反对了,各家媒体给出的也全是负面报道。很快,PayPal便占据了eBay上70%的交易。它显然已经刀枪不入了,无论eBay玩什么手段,它都没有办法把PayPal从自己的地盘上剔除出去。
TIPS:病毒营销
PayPal这样一个病毒产品一旦开始成长,之后的增长便都是水到渠成的事了。PayPal一经面世就让用户们告别了最低需要支付2%手续费的信用卡,转而投向以计算利息盈利的银行账户,并向其支付1.2%的交易费,远低于Visa的手续费。
在莱文奇恩的努力下,PayPal的诈骗数迅速减少,其坏账比例极大地降低了。随着公司的成长,它的财务状况也在不断改善。尽管仍然负债累累,但在竞争者破产关门的同时,PayPal已然走向了赚钱的道路。在内布拉斯加州奥马哈地区新成立的电话服务中心也极大程度地修正了公司曾经的负面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