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景时代的终结
一年前,马赛克风靡之际,比尔·盖茨还觉得万维网不过是一个免费平台,微软没有任何盈利机会可言。但当网景导航者击败马赛克,掠取了75%的浏览器市场之后,他终于改变了看法。网景决定上市前一个月,盖茨曾在发送给主管人员和直属人员的备忘录《互联网浪潮》(The Internet Tidal Wave)中称万维网将是继IBM个人电脑之后“最重要的进步”。
“经过了各阶段的思索,我终于理解到了它的重要性。现在,我将其重要级别提升为最高级。”实际上,他称其对微软产业的“各个方面都至关重要”。最令盖茨震惊的是,在网上连续浏览了十几个小时后,他竟然没在网上碰到一个微软的产品——没有微软的Word,什么也没有。他号召大家干掉公司最新的对手:网景。“我们不仅要赶上他们,更要打败他们的产品。”他写道。虽然有下属曾经在几周后的公司培训上提议发布免费浏览器,但微软并不打算以这样的方式赢得竞争。
1995年11月,网景的股票价格已经登顶至每股171美元。当高盛由于担忧互联网会给软件制造业带来冲击而将微软的股票降级之后,盖茨终于决定动手了。他先从已经上市的SpyGlass手中购买了马赛克,把研发微软自己的浏览器作为公司的头等大事,随后派出大批程序员开始了研发工作。这样一来,作为两款浏览器构思者和编写者的安德森就不得不面临要与自己竞争的具有讽刺意味的场面了。1995年8月,在网景拥有了80%的浏览器市场占有率的情况下,微软发布了IE浏览器。虽然IE浏览器市场反应冷淡、批评之声不绝于耳,也未对网景的优势造成任何影响,但所谓的浏览器之战终于拉开了帷幕。
由于网景春风得意的势头和1996年飞涨到34600万美元的利润额,安德森终于以赤足坐在王座上的形象登上了《时代周刊》的封面。与此同时,微软也在逐步将战事升级,在涉足浏览器市场一年之后,他们又继续发布了IE 3.0。微软的产品总是在第三版后才算得上尽如人意。当年做windows是这样,如今做新的浏览器也是这样。但这次微软不仅是在技术上缩短了与对手的距离,其战略也出现了180度的大转弯,微软决定免费发放这款浏览器,并将其捆绑到所有运行Windows系统的电脑之上。任何不在机器上安装IE浏览器并将其设置为默认浏览器的个人电脑制造商将被终止授权使用Windows系统。电脑离开了操作系统,就如同人离开了大脑。多年之后,联邦法院终于对这样的垄断性行为作出了判罚。但一切都太迟了,破坏已经造成。
6个月之后,IE 3.0登录万维网,微软的市场份额从10%跃升至22%,并在接下来的半年里又增长了32%。IE市场份额的攀升意味着网景市场份额的下降,其利润也直线下滑。那年,公司遭受了1.32亿美元的损失。截至1998年,当美国在线以40亿美元的股价(交易结束前股价已涨至100亿美元)购得网景时,IE已占有了50%的市场份额,而网景却已经奄奄一息了。
TIPS:病毒营销
安德森在短短几年的时间内就形成了两个病毒循环,但盖茨却发现了这一策略的致命伤。面对影响浏览器传播的各方面因素,盖茨仅瞄准了网景的感染性作为下手对象。正如软件出版商蒂姆·奥莱利(Tim O'Reilly)所说,“盖茨钳住了网景赖以呼吸的喉咙。”
研究表明,一旦用户认准了某种浏览器,再想让他们改变主意非常困难。所以当盖茨要求所有个人电脑都将IE设为默认浏览器时,他也就定下了现存标准。
网景的衰落并不意味着这家互联网公司的全盘失败。因为网景所有员工离职时都已赚足了巨款——其中克拉克挣了几十亿美元,安德森也挣了好几亿美元,而他的工程师们也都赚了好几千万美元,那时的网络战争更为人们带来了超出预期的结果。20世纪90年代末,已经有4亿用户传播性地利用安德森所构思和编写的网景浏览器与IE浏览器在上网了。
马赛克和网景浏览器为互联网的生长提供了重要条件,也造就了今日万维网的繁荣——未来更进步的发展已是大势所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