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合法的病毒营销行为
塔珀的公司最后不仅在产品推广手段上远胜庞齐,更将其发展成了一种合法的商业行为。1949年末,为了弄清楚为何总有订单源源不断地从斯坦利家庭用品经销商们的手中寄到特百惠总部来,塔珀决定派公司主管维克托·科拉莫尔(Victor Collamore)前往底特律与怀斯太太和向其引荐特百惠产品的推销员加里·麦克唐纳会面。“你们到底是用什么办法卖出了这么多特百惠产品的?”科拉莫尔问,“J·L·哈德森百货是世界上最大的百货商店,可你们竟然比它们卖得还多。”
怀斯太太的销售方式给科拉莫尔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于是他决定聘请怀斯太太为特百惠产品销售经理,并将帮助其组建一支负责佛罗里达全境销售任务的销售团队。怀斯太太当初曾想在斯坦利公司谋得一个行政职位,却不料被创办人弗兰克·斯坦利·比弗利奇(Frank Stanley Beveridge)以公司“不会聘用任何女性”为由拒之门外。一想到这一点,怀斯太太便立马下定决心,接受了这份工作。
20世纪40年代,女性的工作晋升空间非常有限。全美当时虽有1/3的劳动力为女性,但其中只有5%的人拥有高级职位。绝大多数女性从事的还是收入微薄、毫无职业发展可言的工作,如货架清点员、收银员、薪水少得可怜的秘书(像怀斯太太当初一样)、学校教员、工厂里日夜倒班的女工等,有些干脆就待在家中,哪儿也不去。
文化的转变和地域经济实力的调整为特百惠的发展提供了理想的环境。令人饱受折磨的大萧条为新经济的发展铺平了道路。迈入20世纪50年代后,美国出现了新的人口迁徙运动。19世纪,西进运动的开拓者们曾来到广袤而荒凉的大陆安家落户;一个世纪后,婴儿潮中的一代人又将家从城市搬到了郊区;20世纪50年代,美国80%的人口增长都出现在郊区。此外,郊区家庭平均收入高达6500美元,约为全国家庭平均收入的两倍,他们的生活非常殷实。
家庭数目的增多伴随的是对搅拌器、烤箱、炉灶、吸尘器等家用电器需求的增长。1950年,美国境内仅有9%的家庭拥有电视;到1959年时,这一数字变成了86%(约4400万个家庭)。1950年洗衣机的销量为170万台;1869年则增加到260万台。草地和户外家具的销量同期也增长了3倍,攀升至14500万美元。
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国白领人数首次超过蓝领。儿童人数也出现了大幅增加。1948年至1953年间,美国境内出生的婴儿总数超过了全球此前30年间出生的人口总和。1946年,本杰明·斯波克(Benjamin Spock)博士所著的《斯波克育儿经》(Common Sense Book of Baby and Child Care)首次出版,随后便长期盘踞畅销书榜首,指导了整整一代婴儿潮父母们的育儿行为。与此同时,在1947年后的10年中,婴儿尿布的销量从3200万美元增长到5000万美元(纸尿布直到20世纪60年代才上市)。玩具销量也从1940年的8400万美元陡然升至16亿美元,涨了近20倍。
特百惠便是在这样一个消费迅速增长的背景下进入市场的。作为一个品牌,它将生活品质与节俭精神融入了家庭价值当中。“不要再用浴帽了!”怀斯太太劝导人们,“把残羹冷炙变成下一顿美味佳肴!”
然而就在搬迁至佛罗里达后不久,怀斯太太就碰到了新问题。与她一道从密歇根搬迁至此的理家会推销员们发现,原本承诺给他们的销售区域内早就已经布满了大量特百惠销售人员,谁也不愿就这样将自己的销售区域拱手相让。这种情况在其他各州也屡见不鲜:公司业已存在的销售团体排斥新成员的加入、老销售员背地里通过压低价格增加自己的销量、给介绍人提供高额佣金推销自己的产品、带领社区居民抵制新到来的推销员,甚至威胁要将他们赶出城去。与今天在互联网丛林中挣扎的报纸出版行业、相机胶卷制造公司以及音乐电影行业一样,特百惠虽然还只是一家年轻的公司,却已经要开始面对自己产业内部的更新换代所带来的严峻挑战了。
在这样的逆境下,怀斯太太在佛罗里达的销售推广受到了阻挠。经过了6个月的激烈讨论后,公司最终决定将她的销售范围缩小为从迈阿密到佐治亚州萨凡那市(Savannah)一带1000公里的地区,并允许她尝试用任何方式开展销售。虽然困难重重,怀斯太太在入职两个月后依然拿到了高达14000美元的订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