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与密码系统有关的想法

1998年夏天,来自芝加哥的24岁乌克兰裔电脑科学家马克斯·莱文奇恩(Max Levchin)横跨半个美国,跑到朋友家的地板上打了个地铺,开始琢磨下半生的时光应该如何度过。穷得只剩下大把时间的他打算试着去听一听斯坦福大学关于政治自由和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课程。这门课的客座教授皮特·泰尔(Peter Thiel)是一位坚定的自由主义者,也是大家口中的天才。

莱文奇恩从小就喜欢和像自己一样聪明的人打交道,而他自己本身的经历也和这门课程的主题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作为一名出生在基辅的犹太人,他从小就在前苏联长大。当其他所有人都在这个摇摇欲坠的前苏联享受着二等公民生活的时候,莱文奇恩却属于第三等公民。他们饱受攻击、四处碰壁,只能在固定区域内居住、工作和上学。

逃出摇摇欲坠的前苏联在很大程度上保住了他们的性命。莱文奇恩11岁的时候,他在政府做研究助理的物理学家母亲无意间听到了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反应炉核心即将熔毁的消息。伴着细细落下的酸雨,一家人迅速腾空了他们的房子,冲到了基辅火车站。登上列车后,有关这场灾难的消息才被公之于众。

数小时之后,他们的火车进入了克里米亚。由于担心受到污染,苏联方面的警卫命令他们立即返回国内。一番激烈的争执过后,莱文奇恩的母亲说服了警卫同意检查放射性物质。大家都通过了检测,除了莱文奇恩。用于测量放射性的盖格计数器(Geiger counter)在接触到他右脚时产生了剧烈反应。守卫认为这个孩子的骨髓已经受到了污染,需要截断他的腿。但母亲则让他脱下鞋子再接受一次检测。这次,他终于通过了,一家人也因此得以被放行——不过不许穿鞋。这场事故的罪魁祸首其实是他在逃离基辅时踩到的一根含有放射性物质的玫瑰花刺。

一家人带着700美元的全部家当来到了芝加哥,投奔远房亲戚。莱文奇恩从垃圾堆里找来了一台破旧的黑白电视,修好了它,并通过收看正在重播的电视剧《不同的笔触》(Different Stroke)自学了英语。有了父母不知从何处买来的一台二手电脑,他终于又可以继续儿童时期最爱做的编程和加密游戏了。

高中毕业后,莱文奇恩进入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在这里,他听到了有关著名校友马克·安德森的故事。马克的网景公司正在向称霸全球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而莱文奇恩做梦都想能步他的后尘。

在别人眼里,莱文奇恩是一个堪称天才的鬼怪工程师。他很少睡觉,整日整夜编程之余还办了三家小企业。其中,名为NetMeridian的自动营销工具公司被他在毕业前以10万美元的价格卖给了微软。

交易结束前,基本上已经身无分文的莱文奇恩跑到了硅谷,盘算该如何安顿自己后半生的时光。那是一个炎热的夏夜,空中一丝风也没有,整节课只有6个人冒着酷暑来到了教室。这样的背景下,莱文奇恩和回到斯坦福任教的皮特·泰尔见面了。

30多岁的泰尔出生于德国,在加州长大,曾是全美21岁以下最优秀的棋手之一。由于好胜心极强,一次比赛失败后,他竟将整张棋盘掀翻在地。因为担心w国际象棋会成为“真实世界的代替品,让人忽视真正的生活”,泰尔结束了自己的竞赛生涯。反复思考后,他认为如果再将精力集中在提高象棋水平上,势必会影响他在其他方面的成功。

虽然泰尔的父母并没有任何公开的政治倾向,但怀着对大众和群体思想的一贯怀疑,泰尔很早就成了自由主义的支持者。还在圣马特奥高中念书时,他读到了两本对自己世界观产生了深刻影响的著作:一本是索尔仁尼琴(Aleksandr Solzhenitsyn)的《古拉格群岛》(Gulag Archipelago),它揭开了前苏联的铁幕;另一本则是托尔金(J.R.R.Tolkien)的《指环王》——一则有关权力与背叛的寓言。

泰尔在斯坦福主修哲学,还成立了专门教育自由意志主义者的报纸《斯坦福评论》(Stanford Review),并把它从一家简单的学校组织发展成为全美著名的媒体。泰尔在数学和金融方面也展现出了惊人的天赋:他能够在心算数字平方根时精确到小数点十分位。1992年从斯坦福法律学院毕业后,他先在苏利文&克伦威尔律师事务所(Sullivan & Cromwell)工作了一段时间,随后又转至波士顿第一信贷(CS First Boston)做起了金融衍生品贸易(招聘人员发现他在数学测试中获得满分后立即录用了他)。此外,他还与人合著了一本书,名为《多样化之谜》(The Diversity Myth),批判斯坦福课程设计中存在的自由化现象。这本书让泰尔成为保守运动者的宠儿。当他重返斯坦福开始自己做对冲基金的时候,右翼势力已经成为他坚实的后盾。

泰尔那天讲课的内容是高度集中的政府权力可能带来的危险。谁会比从集权主义中逃出来的人更厌恶集权主义呢?激动不已的莱文奇恩不禁鼓起了勇气,向泰尔介绍了自己。他先注意到了泰尔那双深邃的蓝眼睛——这本是常用来形容莱文奇恩的词。聊了几分钟后,泰尔提议共进早餐。于是在接下来的一周里,莱文奇恩就在Hobee餐厅里向泰尔介绍起了一系列创业的点子,其中就有一个与密码系统有关的想法。

还是大学生的时候,莱文奇恩就掌握了为掌上设备编写软件的技术,并能在储存严格加密数据的同时将其对性能的影响降至最低——由于早期掌上电脑的电池、内存和数据储存都极为有限,这可算得上是一项了不起的壮举。莱文奇恩提议做一家能够提供大量加密方案的公司,并通过授权赚取利润。在他看来,今后一定会出现人手一台掌上设备的景象,为什么不利用这项新兴的技术赚些钱呢?我们卖我们的加密方案,别人造别人的应用程序;我们只要对每份方案收取一到两分钱,财源自然会滚滚而来。

泰尔觉得这个主意有些意思,便又与他讨论了几周。一拍即合的两人时常会用一些令人绞尽脑汁的谜题为难对方,争取在苦苦思索数个小时后成为最先找到答案的赢家。最后,泰尔建议莱文奇恩自己创业,并承诺自己的对冲基金会投资数万美元作为种子资金。但对海湾地区人生地不熟的莱文奇恩却找不到半个担任公司CEO的人选。在公司群龙无首的情况下,莱文奇恩告诉泰尔自己打算先编写程序,再去香槟分校招几个程序员来。

“要不我来做你的CEO吧。”泰尔说。

“这主意不错。”莱文奇恩回答道。

就这么敲定了。泰尔负责公司的运营,而莱文奇恩则担任首席技术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