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lickr,第一个堆叠在博客圈上的病毒式网络

Flickr是一家颇受欢迎的照片分享网站,也是第一个堆叠在不断扩展的博客圈上的病毒式网络。和许多网络创新产品一样,它也是从一个截然不同的原始创意开始,才作出了今天这番成绩。Flickr的创始者卡特琳娜·费克(Caterina Fake)和斯图瓦特·巴特菲尔德(Stewart Butterfield)于2002年结婚。结婚两周后,他们开始研发大规模多人在线游戏《永不结束的游戏》(Game Neverending)。这两位资深博主本打算建立一个由社群互动控制的虚拟世界,是早于《魔兽世界》(World of Warcraft)和《第二人生》(Second Life)的先驱者。

听完费克的描述,你肯定会怀疑《永不结束的游戏》是不是谁嗑药嗑多了以后才想出来的创意:它不仅有古怪虚构的情节(玩家如果找到了游戏中的“袋熊口哨”,只需吹动口哨,就会有许多袋熊宝宝爬到他身上),也有本真的一面——玩家可以个人或组团开公司、制造商品、寻找资金、扩大宣传,从而变成大富翁。“你还可以在挤满人的屋子里洒神奇的金粉雨鼓励队友,提高大家的情绪值。”她说道。这款游戏的目标市场是互联网,它并不是那种可以包装成册、放到百思买的货架上销售的普通游戏,也无法引起投资人的兴趣。

为了凑够资金,这对年轻的夫妻先是抵押了自己的住房,又向亲朋好友借来了一些钱。但这还是不够。他们虽然颇受打击,但没有心灰意冷,而是决定先把自己宏大的野心降低一些。由于游戏本身最关键的特色之一就是即时通信功能,巴特菲尔德建议在对话中增加图片功能。他们都觉得这个想法“非常酷”。

2004年上半年,费克和巴特菲尔德在一家网站上发布了自己的游戏,结果并不尽如人意。问题主要在于,它并不是一款可以独立运行的产品。如果用户们所用的通讯软件不同,就无法享受这款产品带来的好处。于是他们又搭建了一个拥有照片分享功能的原始社交网络,并加入了“标签”功能方便用户管理图片。巴特菲尔德和费克知道,越来越便宜、越变越强大的数码相机对网络有着极为强大的影响力。正如费克所言,这意味着摄影“已经与它的传送方式相剥离了”。

对于像费克这样硬盘里存了成百上千张相片的业余摄影爱好者而言,如何将这些望不到头的JPEG文件按照内容组织起来是一个颇令人头疼的问题。她当然可以把它们放到不同的文件夹下面,但面对这样一个无限复杂的组织难题,这个做法未免有些太过简单了。

如果她最好的朋友在去柬埔寨度假时于日落前同导游背包里逃出来的小猴“费尔奇”在吴哥窟前合了一张影,那她应该把这张照片放到哪个文件夹下面?“度假”?“吴哥窟”?“梅琳达”?还是“猴子”?有了标签功能,用户可以依照以上任何一个关键词找到这张照片。由于所有人都可以给这张照片贴上标签、张贴评论,它更成了一种颇具民主色彩的组织方法,体现出了Flickr一贯的使命——具有像博客一样的公开性。

为了让用户们能够长时间待在网站上,绝大多数照片分享网站都或多或少地扮演起了门户网站领导者的角色,而Flickr则立志于通向更为广阔的空间。由于博客用户可以链接到整个相册,Flickr的用户可以与整个社区甚至整个世界分享属于自己的照片。第一份线上报纸曾经模仿过自己的纸版形式,而线上杂志之所以会被称为“志”(zines),也是因为它们都清一色地借鉴了自己之前的(相似的)技术。照片分享网站Ofoto、Shutterfly、喀嚓鱼也不例外,同样模仿了前数码时代相册所拥有的外形和感觉。作为Web 2.0时代产物的Flickr却并非如此。“水母的水生习性决定了它的特质,”费克说道,“Flickr的特质也是由其本身的数码特性决定的。”

《永不结束的游戏》社区上的成员成了Flickr网站的第一批用户,费克也开始积极帮助新用户熟悉其他成员。在她看来,这绝对是一件非常重要的工作。她会发送类似“我注意到你很喜欢‘挪威黑色金属’乐团呢,还有一位用户也很喜欢他们哦”的消息,也会在网站上留下“你住在匹兹堡?这里还有一位从匹兹堡来的朋友呢”之类的话。“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社区很像一个刚刚才开始热闹起来的聚会,你必须做一个好主人。”费克说道,“如果你去参加派对,结果却连一个给你倒水的人都没有,那你还不抬脚走人,上别的地方去吗?”

Flickr眼下虽然是免费的,但这样的免费绝对不会长久——在线图片会占用大量宽带。为什么不利用这一形势扩大网站的影响力呢?费克心想。于是她想出了一条病毒式发展政策:邀请5位朋友注册即可免费获得3个月的使用权。这条“胡萝卜加大棒”的政策实际产生的结果远超出了她的想象。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网站每月的用户增长率都比前一个月高出了75%~100%。随着博主们对网站了解程度的日益增加,Flickr的用户人数出现了激增。和预言网民一定会对贴图功能爱不释手的安德森一样,费克坚信博客撰写者们也一定会以增加图片的方式丰富自我表达。

随着博客圈的爆炸式增长,Flickr也迅速膨胀起来。由于读者们需要链接到Flickr后才能查看图片,每一位使用Flickr的博主都成了它的活广告。就这样,Flickr每月的增长速度很快就提高到了130%~150%,成了一个以社交和对话为动力的病毒循环。在Flickr上贴出和储存照片的博主越多,接触到Flickr的读者就越多,同时使用这项服务人也就越多。

不久之后,这家被巴特菲尔德和费克建起来为自己的多人在线游戏服务的“马后炮”网站便成了互联网上第五大流行网站,并通过向希望储存大量图片的重量级用户收取服务费实现了盈利。网站推出一年后,曾经负债累累的两个人便将Flickr出售给了雅虎。半年之后,网站迎来了自己的第100万张图片。5年之后,其图片储存量已经直逼30亿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