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网络的世界版图
从本质上来说,Ning是一个将社交网络制造者们网罗到了一起的社交网络,而在世界范围内拥有6000万用户的hi5则带有强烈的国际色彩,是西班牙语用户心目中响当当的网站。Blackplanet的用户主要以非洲裔美国人为主。Buzznet关注的对象则是名人、媒体和音乐,而CafeMom则是妈妈们相互交流的好地方。Care2吸引的是环保人士,Gaia的用户是那些想改造世界的人,而DeviantArt则是艺术家们的天地。Eons.com为婴儿潮一代创建了一个社区,而Elftown则是科幻小说爱好者的家园。Many of Tagged的用户多是还想寻找友情和秘密恋人的已婚人士;Adult Friend Finder为寻找性伴侣作出了孜孜不倦的追求;fubar则自称为“互联网上唯一的在线酒吧和欢乐时光”;而FetLife,网站则表示,“与Facebook和MySpace相似,但用户们却是你我这样的性变态者。”社交网站已经成了一种全球性的网络现象。
Orkut是巴西最大的网站,Biip在挪威有非常广阔的地盘,极具动漫色彩的Cyworld是韩国人气最旺的网络社区,90%的20岁以上的韩国青年都是它的注册用户(没有加入的人群有被社会边缘化的危险)。CozyCot仅局限于东南亚女性用户群,Dol2day是德国政治迷们各抒高见的舞台,Grono.net则主要存在于波兰。Cloob是伊朗的一个虚拟社区,人人网则是Facebook在中国的翻版,Wretch在台湾有广大的用户群体,而mixi则是日本的人气网站,Iwiw.hu是匈牙利极具影响力的网站,芬兰人则被IRC-Galleria迷得死去活来,Skyrock不仅在法国扎下了根,还被出口到了塞内加尔,而VKontakte则统治了整个俄罗斯。
整个社交网络的世界版图还在不断变化当中,竞争中的网站们你来我往,打破对方防御、实现超越的现象也时有发生。其中很多网站都是像Orkut、hi5和Friendster这样的美国货,他们虽然没能在美国本土站稳脚跟,像Bebo一样,它们都经历了让自己移步海外市场的病毒式增长模式。
以Friendster为例。根据《企业》杂志(Inc.)记者马克斯·查夫金(Max Chafkin)的报道,2004年,当这家社交网站正处在下滑阶段时,公司一位工程师发现网站流量总会在凌晨两点时出现猛增。通过查询登录记录,他发现这些夜猫子实际上绝大多数都是在菲律宾白天时间登录的用户,而菲律宾刚好比加利福利亚早15个小时。为了寻找第一名将菲律宾人添加为好友的用户,他往回翻看了大量数据记录,终于找到了卡门·蕾拉妮·吉泽斯(Carmen Leilani De Jesus)——第90个加入Friendster的用户。
卡门·蕾拉妮·吉泽斯,这位来自旧金山的市场咨询师和业余催眠师在网络上有几十名菲律宾好友。而这些联系人又将网站传播给了成千上万的新用户,把Friendster推广到了整个东南亚市场。由于他们的登录时间恰好避开了网络高峰时段,因此并没有像美国用户们一样饱受龟速加载、断电和停机等问题的折磨。不久后,大洋彼岸就为Friendster贡献了过半的网络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