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玩转多重任务的好手
和霍德一样,我们生活在自己创造的多重世界里:物质世界的国土和知性世界的领域相互交汇。我们不仅需要和他人取得联系,身处一个正饱受多动症折磨的社会,我们也需要抓紧速度。工作、娱乐、家庭、朋友、媒体、商人都在争夺着我们的注意力。要做的事情越多,手头的时间就越紧。为了适应这样的节奏,我们必须成为玩转多重任务的好手。工作时,我们在公司浏览网页,在开组会时给朋友传简讯;在家时,我们一边看CNN,一边在亚马逊上下图书订单、准备晚餐、辅导孩子功课。我们在黑漆漆的电影院里上网还款,在海滩上写博客发日志。我们一边赶出租车一边给朋友发短信,一边等待登机一边浏览社交网络。谁要是说“时间是大自然防止事情同时发生的方法”[1],那他肯定不是黑莓手机的用户。
当然,被快进的不只是我们的生活节奏。节目点播功能出现后,我们再也不用等到夏季重播时才能收看已经播放的剧集了。便携式MP3播放器让用户们能够随时随地享受喜爱的音乐;至少有一家唱片公司——大西洋唱片公司就通过电子下载的方式卖出了比出售光盘更多的音乐,这种趋势必将成为唱片行业的发展前景。相比带着成卷的胶卷去影印店冲洗,你更喜欢把照片发到Flikr上。传统邮件已经成为一种过时的行为。而科学研究显示,甚至连地球转动的速度每年也会变快一秒。
我们的线上习惯数量巨大、花式繁多,而且是本质上的即时行为。我们中的许多人都是媒体的消费者、创造者、传播者和批评者,这些身份很多时候是共存的。但无论是浏览博客和新闻网站、下载音乐视频、在MySpace闲逛、撰写和维护博客,还是玩虚拟世界的电子游戏,都需要花费时间。在YouTube上发表视频需要动力和决心;想在最爱的电子游戏中升级需要毅力。我们无时无刻不在做选择,筛查、过滤信息,甚至是否关闭所有的设备都需要选择。如今的营销人员用类似“破碎”或者“支离”等词来形容新媒体的面貌。我们有数以百计的频道、数以千计的出版社以及无数的网站、博客可以张贴广告。简而言之,我们的生活被“分隔化”了。
TIPS:病毒营销
由于我们不断地在病毒传播的大平原上和朋友、家人、同事们相互交流,我们自我表达的文字,无论是转发的邮件、创意、玩笑、链接还是备忘录,都以病毒扩展的方式传播开来。这样的传播不仅是从个人到个人,更是从社群到社群。随着互联网移动性的增加并逐渐开始脱离台式机的束缚,病毒传播的平原也开始更加分裂并铺展开来,为人们的想法提供了一个面积更大、传播性更强的病毒式扩展平台。
据估计,2010年年底,市面上智能手机数量就已超过只能在固定范围内使用的台式机数量。互联网能实现如此强大的移动性,主要依靠的是在以下三个方面的创新:电子屏幕、微处理器(电子芯片)以及无处不在的网络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