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说网络无利润

20世纪90年代初,互联网进入了爆炸式发展的阶段。当时,许多人都不认为这玩意儿能带来任何经济上的效益。在1996年12月的一次会议上,麻省理工学院多媒体实验室创始人尼古拉斯·尼葛洛庞帝(Nicholas Negroponte)曾试图反驳所谓“网络无利润”的固执想法,并以“神志不清”一词形容持有该观点的人。

想要证实自己的观点,尼葛洛庞帝必须先向人们证明在网络上分享信用卡信息是安全的。作为一名才思敏捷的数码行业观察员,尼葛洛庞帝虽然还无法就如何才能在互联网上建立起一个庞大的商业帝国给出清晰的答案,但他知道总有一天,通过互联网买卖商品的行为必将拥有一个价值万亿美元的市场,而这些“数码货币”也必将无处不在。随后,一大批如eBay、PayPal、雅虎、谷歌以及亚马逊这样的绩优企业面世了。除了eBay之外,这些公司都在连续亏损多年后拥有了超过10亿美元的市场资本。eBay衍生出了一整套生态系统,卖家以在里面出售商品为生。亚马逊的Marketplace也是如此。时至今日,已经有上百万个小商户在互联网上扎根,“网络无利润”这句话也早就烟消云散了。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考虑到搜索业务并无实现资本利润的可能,许多专家宣称其并非一项独立的产品。受此影响,Yahoo、Alta Vista、Lycos等公司便卯足了劲儿决定将自己打造成能够满足用户所有需求的“超级门户网站”。搜索业务也就理所当然地成了招揽用户的手段,但其目的不过是为了让访问者留下并使用如新闻、星座、财富、聊天室以及天气预报等服务而已。谷歌的出现颠覆了人们的常规认识。就在各个门户网站集中资源增加服务选项的同时,由于忽视了搜索技术之间的差异,这些网站纷纷中断了对该技术的关注而使网站上塞满了各式各样的内容和广告。相比之下,谷歌页面上简洁到只剩下一个孤零零的搜索框。

不久之后,谷歌推出了新的广告业务——关键词搜索。用户在谷歌的搜索栏里面输入如“咖啡机”之类的关键词后,搜索结果的上方及右侧便会出现商家或个人通过竞价所刊登出的文字广告。由于这些广告都是在搜索者急需寻觅相关信息时及时出现的,其宣传效果自然不言而喻。试比较:是在电视上播广告,或在网上挂出网幅广告,然后寄希望收看者里刚好有一小撮打算买车的人效率高?还是在用户正在网上研究买什么样的车型时抛出极具针对性的广告效率高?关键词搜索业务是整个搜索行业的革新,而谷歌更是从这些广告中一分一毫地积攒出了数十亿美元的财富。

Facebook一类的社交网站也在寻找新的广告业务,可问题在于传统的网幅广告已经失效了。在互联网产生初期,由于用户们从来没有见过网幅广告,其点击率能达到50%之多(“嗯?这个按钮是做什么用的?”)。之后,点击率便开始稳步下滑,即便是10年之前,这一数字也能达到6%,到如今却只有1%左右。社交网站所面临的问题则更为严峻,其原因在于Facebook和MySpace用户通常会在网络上花费大量时间,而一个人花在网络上的时间越多,他就越不可能去看广告。现在回想起来,几乎没有任何人能想起身边谁曾点击过这些网幅广告,但这些可点击的广告,竟然就构成了整个互联网行业的基础,真可谓妙哉!妙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