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奋斗者为本

从IBM的创始人沃森等优秀企业家的自传中可以发现,取得成功的企业,有一个始终不变的东西,就是它的核心价值观。比如在IBM,客户至上、追求卓越的理念贯穿于数十年的发展历程中。这些朴素的理念,建立了优秀的企业。

华为的核心价值观中其实有四句话:“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长期艰苦奋斗,坚持自我批判”。这四句话极度凝练,而里面的内涵又极其丰富和深刻。在华为,人力资源所有的相关工作都是围绕着核心价值观展开的,核心价值观是人力资源政策内在一致性的主线。华为核心价值观与人力资源工作的内在联系就是以奋斗者为本。

在2011年饱和配股讨论中,任正非界定了华为普通劳动者与奋斗者的区别。

按照我对人力资源对象的政策理解,我将人力资源对象分成三类:

第一类,为普通劳动者,暂时定义为12级及以下为普通劳动者。

我们应该按法律相关的报酬条款,保护他们的利益,并根据公司经营情况,给他们稍微好一点的报酬。这是对普通劳动者的关怀。

第二类,一般的奋斗者。我们要允许一部分人不是积极的奋斗者,允许他们想小家庭多温暖啊,每天按时回家点上蜡烛吃饭呀,对这种人我们可以给予理解,这也是人的正常需要。

刚好我们就有一个小岗位在这个地方,那他可以坐上这个位置,踏踏实实做好小职员。对于这一部分人,我们有适合他的岗位可以给他安排,如果没有适合的岗位,他可以到社会上去寻求。只要他们做出的贡献,大于支付给他们的成本,他们就可以在公司存在。或许他的报酬甚至会比社会其他企业给予他的报酬稍微高一点。

第三类,就是有成效的奋斗者,他们要分享公司的剩余价值,我们需要这些人。分享剩余价值的方式,就是奖金与股票。这些人是我们事业的中坚,我们渴望越来越多的人走进这支队伍。

任正非运用热力学说第二定律来阐述长期艰苦奋斗不可能自发实现。按照热力学第二定律的观点,自然界不可能将低温自动地传导到高温物体,必须有动力才能完成这种逆转。人的天性是在富裕以后会怠惰的,但这种自发的趋势是可以通过人的主观能动性和管理来改变的。因此,组织的责任就是逆这种自发的趋势而动,以利益分配为驱动力,反对怠惰的生成。

任正非还说:

公司的价值分配体系要向奋斗者、贡献者倾斜,给火车头加满油……我们要敢于打破过去的陈规陋习,敢于向优秀的奋斗者、成功的实践者、有贡献者倾斜。在高绩效中去寻找有使命感的人,如果他确实有能力,就让他小步快跑。差距就是动力,没有温差就没有风,没有水位差就没有流水……我主张激励优秀员工,下一步我们效益提升就是给火车头加把油,让火车头拼命拉车,始终保持奋斗的热情……人力资源体系就是要做到如何导向队伍去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