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前线:48位一线互联网产品经理的智慧与实战
48位作者,来自腾讯、百度、YY语音、迅雷、小米、搜狗、陌陌等多家互联网公司,估计这是迄今为止第一本由这么多产品经理联合写成的书籍,是第一本分享了众多一线产品经理亲身实践的书籍。作者从70后到90后,年龄跨度之大,思维差异之大,充分体现了一种互联网的开放合作精神。本书的案例,基本来自于互联网公司的产品一线,其中的产品思维方式,做产品的过程,对很多行业都会有借鉴意义,尤其是“互联网+”的概念,相信已经让很多传统行业的朋友“脑洞”大开,开始思考如何更自然地挺进互联网,那么这本书,或许可以为从传统行业向“互联网+”转型的参与者带来一些启发。
为何写作本书
这本书的诞生过程,就是一个互联网产品研发的过程。这本书是48位产品经理联手打造的一款产品。
2014年7月,笔者(BLUES)萌生了一个想法,可否组织一线的产品经理们,基于自己的产品实践写一本书,还原互联网公司最真实的产品研发实践。现在关于产品经理的书籍很多,其中较多偏向于产品经理的理论和成长体系,而多年的互联网工作经历让我深知,产品经理必须亲历多个产品的实践才会成长,才会有所成就。
作为产品经理,BLUES是典型的半路出家,教过书,做过销售和市场,出于兴趣,2006年进入互联网行业创业公司做播客网站,做视频分享,做互联网在线看房、房产交易,那个时候是满腔热忱,也是一头雾水,摸着石头过河,结果还是掉进河里。2009年进入腾讯,从基础运营做起,数据运营、用户运营、用户研究、产品体验、产品策划,经历了三年的实践学习。2012年加入欢聚时代,做YY语音客户端,经历了一家创业公司的高速发展。2014年加入迅雷,负责迅雷和小米公司的MIUI云加速项目,有幸结识了更多优秀的产品经理,大家一起并肩奋斗,成就产品,成就自己,成就公司。每个产品经理,都有一堆的故事,每个产品,都有别人看不到的坎坷,每家公司,都有一段血泪史。
产品经理,不是学出来的,而是在实践中闯出来的,本书的案例,就是一个又一个产品经理闯世界的鲜活再现。
不同于市面上很多的产品经理方面书籍,这本书并不系统,也没有长篇的理论,有的只是48名产品经理的一线产品工作实战,有人称之为“干货”。一篇文章、一家公司、一个案例、一个场景,独立成篇,满足碎片化阅读的同时,也能让读者横向进行比较和深入思考。
48位作者,来自腾讯、百度、YY语音、迅雷、小米、搜狗、陌陌等多家互联网公司,估计这是迄今为止第一本由这么多产品经理联合写成的书籍,是第一本分享了众多一线产品经理亲身实践的书籍。作者从70后到90后,年龄跨度之大,思维差异之大,充分体现了一种互联网的开放合作精神。
互联网产品林林总总,有客户端、网页、移动端App、游戏等不同形态,经历启动阶段、高速发展阶段、成熟阶段,不同的公司,做产品的流程与方法各有不同,这本书或许可以让大家管中窥豹,了解产品策划、产品思维、产品运营、数据分析等多个产品研发的实践环节。
这本书终于出版,也是“醉了”。
BLUES在公众号发布的一个突发奇想,没想到迅速得到大家的响应,更没想到机械工业出版社的福川兄主动提出推动出版工作。要知道,我们当时什么都没有,只有一个想法。从一个想法开始做产品,由于自己没有足够的时间推动这个项目,于是,找到迅雷年轻的产品经理邹宇宁,她那时刚刚到迅雷才几天,还没完成产品经理的入门培训,小姑娘也大胆地接下这个项目。一切看起来不是那么靠谱,但我想,一定能做成,因为有大家的支持,有强大的作者团队。
整个过程是坎坷的,尤其是宇宁初出校园,承担了这么一个艰巨的项目管理工作。记得有一次半夜,宇宁和我电话沟通,她说遇到的项目管理问题已经超出一个毕业生的能力范畴,都快崩溃了。这或许就是一个人的不舒适区,走进这个区域,就有获得进步的可能。 幸运的是,我们的编辑团队还得到腾讯月刊资深编辑潘至鹏、Ada(张刘正)、李靖的支持与加入,“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团队焦尚松的加入,迅雷毕业生产品经理周帆、刘莹也相继加入,他们的辛勤工作是本书得以走进出版流程的有力支撑。
一个想法,看起来不是很靠谱,坚持做下来,没想到,就做出来了。做产品,有时候也是这样。产品经理,先敢想,勇于开始,有韧性,先上线第一版,就是一个成功的开始。
谁适合读这本书
本书的作者跨越了不同的年龄层,70后、80后、90后,大家各有风格,相信这种兼容并包的写作风格适合各个年龄层的读者。
本书的案例,基本来自于互联网公司的产品一线,其中的产品思维方式,做产品的过程,对很多行业都会有借鉴意义,尤其是“互联网+”的概念,相信已经让很多传统行业的朋友“脑洞”大开,开始思考如何更自然地挺进互联网,那么这本书,或许可以为从传统行业向“互联网+”转型的参与者带来一些启发。
你对产品经理这个岗位有着好奇心,想了解腾讯、迅雷、YY、百度等公司的产品经理如何工作,了解这群人究竟在做什么,产品经理如何改变世界,本书帮你实现。
你是大学生,你想做产品经理,有梦想,那么你可以通过本书了解产品经理如何思考与工作。
你如果已经有3年以上的产品经验,阅读本书,或许能从一个又一个案例中看到一些以前的影子,或许可以从不同的产品角度引发更深层次的思考。
致谢
感谢本书的48位作者,感谢本书的编辑团队,感谢关注BLUES微信公众号的朋友。从BLUES的一个想法、一篇文章开始的写作历程,看起来很简单,做过,才知道不容易。
感谢机械工业出版社的杨福川编辑,是福川兄的鼓励与支持,让我们坚持下来,直到本书的出版。
感谢我在腾讯加入的第一个互联网产品团队——QQ秀产品中心,让我一步一步地学习如何做产品,如何做运营,如何做数据分析。感
谢腾讯企业文化部,让我在《腾讯月刊》的兼职编辑工作中提升了写作水平,甚至使本书得到了《腾讯月刊》编辑的支持。
感谢YY的同事们,在YY的两年,是BLUES成长最快的两年,和YY事业部的小伙伴一起评审需求、发布版本,一起笑,一起哭,一起成长。
感谢迅雷的同事们,尤其是迅雷和小米合作项目组,这本书的组织过程,也正好是项目组在北京小米公司工作最紧张的阶段,大家承担了很多工作。感谢我在迅雷的老板邹胜龙、程浩、黄芃、李想,让我这个任性的产品总监有较大的空间,能坚持自己的爱好,在工作之余,能有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最后,感谢我的家人,尤其是我的妻子Mickey,我们的儿子小米豆,我没有花应有的时间陪伴他们,是他们的宽容,让我能有时间写文章,运营微信公众号,去和更多的产品经理及同行朋友交流沟通,也才有了这本书的出版。
兰军
这只是一个开始
本书只是一个开始,将延伸为“产品前线”系列,我们欢迎更多奋斗在一线的产品经理们陆续参与进来,分享经验和感悟,继续推出《产品前线2》、《产品前线3》,把更多的产品经理连接在一起,为业界奉献更多知识和价值。
“产品前线”系列只是一个开始,在兰军(BLUES)的总规划下,这个系列扩展为“前线”系列,正在裂变中,“运营前线”和“运维前线”已经正式启动,“数据分析前线”、“UI前线”、“交互设计前线”、“用户体验前线”、“用户研究前线”、“前端前线”、“创业前线”等都在筹备中。
“前线”系列也只是一个开始,出书不是我们的目的,我们的目的是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把各领域奋斗在一线的工程师们连接在一起,把他们的经验和智慧凝聚到书中,去帮助和指引行业中更多的人成长,从而促进行业的发展。同时,我们也希望通过图书出版,帮助更多一线的工程师们进一步成长。但是,书的力量毕竟还是有限的,更重要的是,这些工程师们的能力和能量不能得到充分地发挥,所以我们成立了“第八公社”。
“第八公社”的使命就是把这些各行各业的工程师们连接在一起,大家一起来做一份事业,比如我们可以做一个基于内容的社区,可以做培训和咨询,也可以孵化创业项目,还可以提供人才服务……可以有公益的,也可以有商业化的。公社里将聚集越来越多各行各业最优秀的人才,将会组建起一个强大的团队,这些人在一起,可以做很多事情,想想都有些激动!但是,这些目前还停留在想象阶段,BLUES正在运筹帷幄,要实现这些想法,需要更多的小伙伴们参与进来。
“前线”系列书籍最终要做成什么样、会做成什么样,我们现在也不知道,但是我们会用互联网产品的思维和方式去做,不断地迭代和改进;“第八公社”要做成什么样,我们现在也没有完全想好,但是开弓没有回头箭,我们会继续向前。
最后,我想说的是,我要向以BLUES为首的所有参与到“前线”系列图书的作者、编辑和志愿者们致敬,因为你们是一群有梦想、有情怀的人。图书稿酬给大家带来的回报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是你们传播知识和智慧的功德却是无量的,所以我们会在每一本书上为每一位参与的小伙伴们都浓墨重彩地记上一笔,让每一位受益者都能铭记你们的努力。
产品、数据、运营……,无论你奋斗在哪个领域,只要你有两年以上的行业从业经验,只要你愿意来总结和分享你的经验,我们随时可以接受你们的投稿,随时欢迎你加入第八公社(QQ群:469725809)。
梦想刚刚起航,我们在起点等你!
杨福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