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招让你的产品做到“别让用户思考”
王建文
北京易酷网络的产品策划,主要负责手游产品的设计和运营工作,提升游戏玩家的把玩体验。曾在奇虎360担任产品经理一年半,主要负责原360移动搜索(现改名“好搜”)的图片Onebox、知识图谱Onebox、世界杯Onebox和冰桶挑战Onebox等。
【精彩观点】
别让用户思考的设计,主要有5招:
1)将页面划分成明确定义的区域。
2)建立清晰的页面视觉层次。
3)尽量利用习惯用法。
4)明显标示可以点击的地方。
5)最大限度降低干扰。
不论在PC,还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别让用户思考”这个总原则对于Web设计工作都很适用。原因很简单,用户通常喜欢清晰易懂并且与自身相关或感兴趣的东西,所有与之背离的设计都是在考验用户的耐心,很可能导致用户转身离开。
这5招的价值具体表现在以下5个方面:
1)将页面划分为明确的区域,有助于用户在第一眼扫视之后,快速定位到所需的有用信息,轻松忽略掉不感兴趣的部分,大大节省了用户获取信息的时间。
2)建立清晰的页面视觉层次,有助于用户快速弄清楚当前页面信息之间的从属、主次或关联等轮廓。页面上所有的可视信息都可能吸引用户的注意,信息与信息之间可能存在主次、从属或相关的关系。那就需要对页面建立清楚的视觉层次,即突出重要的信息元素,逻辑上相关的部分在视觉上也相关,逻辑上包含的部分在视觉上嵌套。这样方能对页面内容进行组织并区分优先级,便于用户快速理解阅读。
3)尽量利用习惯用法,既能遵从用户的习惯便于用户理解,又能避免不必要的重复造轮子。
4)明确每个符号和每处文案的可读性和可点击性,有助于用户更进一步理解页面上的具体功能。相反,表意不清的文案或者不明确的链接,都将迫使用户思考某些通过下意识就可以知道的东西,这种完全是在浪费用户的耐心和好感,很难得到用户的青睐。
5)尽可能降低页面上的视觉噪声,也有助于用户对页面的理解,减少用户对干扰信息的思考和过滤。
【实践案例】
2013年研究生毕业后,因满怀对搜索的无限热情和对强者的无畏挑战,当时坚定不移地选择了360搜索。且不谈论现如今的移动搜索格局,当时的奇虎股价在360搜索的极速发展下被不断推向一个又一个高潮,直到2014年9月。正是在360搜索的这一年黄金成长时间,我在产品方面受益匪浅。Onebox是360搜索识别用户需求之后,通过整合优质的合作资源从而直接呈现给用户的优质结果,类似于“框计算”,并在短短一年时间就做到了百度阿拉丁6年的产品体验,甚至在知识图谱等方面做到更优。能在这样的精英团队负责图片、知识图谱、世界杯、冰桶挑战赛等Onebox,对于一个产品新人而言无疑弥足珍贵!
接下来,我就以曾负责过的冰桶挑战赛接力图Onebox为例,与大家分享“别让我思考”的原则对产品设计中各方面的指导。产品示例图如下,也可以通过手机360搜索“姚晨冰桶挑战”来查看。
背景:2014年夏天,“ALS冰桶挑战赛”在全美科技界大佬、职业运动员中风靡。同年8月,该挑战蔓延至中国互联网圈,一度成为最热的微博话题。
前提:首先得明确该Onebox需要满足的用户述求,即通过360搜索的大数据挖掘,为用户呈现其感兴趣的冰桶挑战者的前后接力关系,以及每个挑战者是否完成挑战,还可以了解其百科资料并观看其挑战视频等。既然是接力关系,用户势必会关心该挑战者点名的下一棒、下下棒,甚至下下下棒接力的挑战者。接下来,就需要在小小的手机屏幕上为用户清晰直观地呈现出以上信息。
1.将Onebox划分成各个明确的区域
由于整个冰桶挑战赛涉及较多的挑战者,关系图谱庞大,为便于在狭小的手机屏幕上直观展现并便于用户查看,可只展现以当前挑战者为中心的缩略接力图,上面是点名该挑战者的上一任挑战者,下面是该挑战者完成挑战后点名的3位挑战接力者。通过点击上面或下面的挑战者,即可自动切换成以新的选中挑战者为中心的上下接力图,如此循环。此外,还可为用户提供切换到其他热门挑战者的选项,但优先级相对低。
按照优先级,重点展现的内容区域包括:挑战者、接力关系、挑战者的状态和视频等相关信息;其次是不可或缺的标题区域,在该Onebox的最上方使用一行简单说明即可;再者为用户提供切换到其他热门挑战者的选项,满足用户获取其他挑战链条的好奇心,为挑战者切换区域;最后是分享区域,主要满足部分用户分享到各个社交网络的需求。
2.从整体上建立清晰的视觉层次
1)标题区域,用于整体说明,放置在最上方无可厚非。
2)内容区域是重点信息,自然需要占据主要空间突出展现。
①所有挑战者:由于需要凸显并引导用户点击,因此均以圆形头像来表征,这对用户具有很明确的点击暗示效果,再在头像底部以浮层显示其姓名,让用户一眼就知道该挑战者是谁。另外,由于以当前挑战者为中心,因此在视觉上应适当突出展现,例如头像适当放大,并加光圈显示效果。
②接力关系:这一步需要在有限的空间内,让用户清楚挑战者之间的关联关系。这里涉及两个问题:一是如何呈现所有的挑战者头像;二是如何明确表达出挑战者之间的关系,让用户“秒懂”。根据书中提到的用户习惯用法,我尝试仿照家谱关系图的表征方式,采用用户易懂的树状结构,通过向下箭头连接,表征从上往下传递的效果。但这还不够,仅仅只是箭头,用户第一眼仍容易对头像之间的关系产生疑问。于是通过在箭头边加上“点名挑战”的文案说明,在有限的空间内,即可清楚地向用户传达上下挑战者之间的接力关系,减少用户不必要的思考。
③挑战者的状态和视频:由于从属于挑战者,因此可放置在挑战者的两边,正好与之紧密相关。
3)挑战者切换区域:非主需求,做一行展现即可,以免过强展现对内容区域造成干扰。为增强与内容区域之间的关联,可将该区域展现在标题区域和内容区域之间,内容区域与挑战者切换区域之间也可建立从属关系。
4)分享区域:优先级最低,放置在该Onebox底部即可。
3.尽量利用习惯用法
在上面内容区域的接力关系设计中,对树状结构的模仿就是沿用用户对树状结构家谱关系的了解习惯,更有助于用户的理解。
4.明显标示可以点击的地方以及文案的说明
1)挑战者切换区域:切换到某个挑战者时,需要做差异化显示,例如做颜色上的差异,以便用户感知到被选中,从而暗示其他词也可点击。
2)内容区域:挑战者头像和百科视频,均以圆圈形式展现,正是为了能让用户明确的感知到可点击,同时也方便用户点击。
最终从上线后的数据来看,该Onebox的效果非常好,用户确实更多会点击挑战者头像和视频,以及挑战者的切换,这进一步验证了我们对用户的引导成功。
【总结分析】
“别让我思考”是一句很实用的指导性原则,不仅仅适用于PC端或移动端的Web设计,对于通常的产品设计也同样适用。生活中,产品体验无处不在。
一般路边的垃圾桶,分为可回收和不可回收两部分。初衷挺好,但仔细想想,普通人扔垃圾前也怪难受的,还得想半天手中的垃圾到底算不算可回收,可能最终还是将废纸扔进了不可回收的桶里。
为什么交通灯会是红绿黄的设计?一方面是因为光学原理,另一方面人们也习惯于以红色代表危险,绿色代表安全。红色最易表达热或剧烈,而绿色则略显平静和舒心。
有些商场的电梯在外面甚至没有显示屏,焦急等待的人们压根不知道到哪层了,也并不知道是否已满员。这也是没有明确传达用户应有的信息。
总之做任何事,都需要从用户利益出发,免除用户不必要的思考,方能获得用户的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