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一种黄金

仅就执行交易功能而言,比特币的匿名性、供应不受政府控制,使得对它的货币需求看起来非常像对黄金的货币需求。这种需求与政府附着在货币上的特权(铸币税与被没收的可能、不能匿名,以及与其他货币兑换可能存在行政限制等)密切相关。

有得必有失,如果要保持这些特点,比特币就很难拥有与主权货币相媲美的金融系统。有很多热爱比特币的人认为它会主导国际货币体系,实际上可能性也是很低的。一是上面谈到的缺陷;二是国际货币体系是国际政治在经济领域的反映,在各方力量高度分散的政治格局中,比特币也许能谋得一席之地,但在可预见的未来都难以实现。

但毕竟还是有着一丝可能性,这样,比特币就更像是一个投资品,除了方便支付之外,也还能执行价值储藏的功能 ——这点又和现在的黄金一样了。价格波动频频,对货币而言不是好消息,但对投资而言,就不一定了。

和黄金一样,比特币作为货币的价值是很难评估的。黄金通常被认为与预期通胀相关,但这还不是全部,人们并不会因为有一点点温和的通胀就会用黄金做支付手段。它真正发挥作用的时候是一个货币体系的崩溃,以及政府信用的破产,因此,它的货币需求本质上是为了规避某种极端的政治经济风险。货币体系的崩溃与政府信用破产,这些事情的确会发生,但是,要去预估它们发生的概率,以及为这些事情发生后黄金的估值,都是不可能的事情。比特币也是一样,什么时候你会特别需要它的匿名性呢?如何去估计它的价值呢?

既然很难说清楚它的价值,那么没有投资者会很认真地去打造估值的框架,绝大多数投资者都想搭便车,都是趋势投资者。股票市场里如果都是趋势投资者,股票价格与它的价值永远都不会有关系。比特币也一样。

在完全由趋势投资者主导的市场会出现更加剧烈的波动,在市场热潮泛滥的时候,相关信息、解读像病毒一样传播,将一无所知的投资者和他们压箱底的钱统统卷进去。

看起来的确是这样。在2013年四季度,比特币的价格一度超过了1 200美元。据说很多投资者来自中国,很多是投资黄金的大妈。报纸等媒体也开始讨论比特币,或者讨论监管,或者展望它的未来,或者就是科普。但真正让这些文章出现的因素只有一个:那看起来无法停止上涨的价格。

一些人开始计算多少个比特币就能买一套北京的房子,而同样多的比特币在好几年前连一美元都不值。他们为自己过去的无知和轻慢懊悔不已,也无法停止对提前建仓的先知们的崇拜。

从长期来看,这是很常见的现象,其实也不一定是坏事。泡沫总是和新事物、新时代思想相关,它也是普及知识最快、最便捷的方式。如果一样东西的确有用,但很难估值,它的价格就会波动得很厉害;即便过了很多年,有很多人认识到这一点,也会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