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平台的内容运营

自从微博、微信等社交和自媒体平台上线以来,我们看到了密集的内容运营的场景,从大V到公众号,从段子手到营销公司,纷纷利用这些平台的特性去对一些品牌承担“内容营销——品牌营销”的工作。

在这里,必须要谈的是内容运营的误区。

很多企业和运营人员,很难坚持在一个平台上去做内容运营,甚至不了解在自身的平台之外,如何去做这件事情,以及这件事情做了之后究竟有没有好处。但是,因为大家都在做,所以,就算这件事情做了对自己没有什么帮助,也可以试试看,抱着这样的想法,很多企业将内容外包,或者从团队中分一个Team出来做内容运营的工作。

我们来对比一下冈本、杰士邦和杜蕾斯的官方微博的运营情况:

00034.jpg

00033.jpg

00043.jpg

00012.jpg

很简单的数据对比,我们能从中看到什么?

我看到的是这些事情:

1、杜蕾斯和冈本的微博发送条数很稳定,而最近杰士邦这个数值有大幅度的提高。

2、虽然杜蕾斯和冈本的微博发放条数很稳定,但是数量级上,杜蕾斯是冈本的2倍。

3、原创性上,杜蕾斯比冈本和杰士邦要好的多。

4、与粉丝互动的情况,杜蕾斯遥遥领先,杰士邦最差劲。

5、粉丝质量上,冈本最佳,而杜蕾斯最差,但是明显杜蕾斯的粉丝更爱评论

和转发其内容,而这个数据上,杰士邦又是做的最差。

这些事情带来了什么结果呢?

1、杜蕾斯的粉丝的数量最大。而且至今还在稳步上升。

2、由于杜蕾斯发送的微博内容质量更佳,所以它的粉丝更热爱传播,所以,它会被更多的人群看到。从而带来良性循环。

3、由此,带来了不同的价值,不管是对品牌还是对官方微博。

我们再来看一组对比:

00056.jpg

00015.jpg00031.jpg

有点让人惊讶了吧,虽然大众中国发布微博的频率最低,微博的原创率最低,但是用户的互动却最频繁。虽然通用中国的微博最活跃,但是其微博价值却不是最高。这又是为什么?

其实答案我们都很清楚,品牌本身的价值以及它覆盖的用户群体,是决定其公共平台开展内容运营的一个门槛。品牌自身价值越高,覆盖用户群体越广,它进行内容运营的门槛就越低(本田就忽略吧,这里还有政治因素,但是没必要谈)。

回到我们刚才的话题。公共平台的内容运营,到底要怎么做?从我个人的经验和感触来说,可能有几个关键点:

1、先定位。

根据要进行内容运营的品牌自身的特点、受众、调性来定义公共平台所要进行运营的内容的特色、受众和调性。

做内容运营的品牌是体育用品,你整天不聊体育聊政治就是定位错误。

品牌的受众是男人,你整天聊美妆自拍给谁看呢?

所以,第一件事是定位。

2、快速测试,获取反馈。

还记得我们在第三章第一节里说的内容初始化的事情么?做完了定位,意味着知道备选可以放置的内容了,那么就要去看用户是否喜欢,是否感兴趣,在公共平台的内容运营也一样,要快速的测试,看你之前定位的受众是否接受你创作或者采集的内容,如果发现反馈平平,那就多试几次进行调整。

3、培养用户的习惯。

内容发布的频率不是最重要,但是固定的内容发布时间很重要。如果内容发布的时间固定,长期执行关注内容的用户会养成定时查看的习惯。

当然,习惯是建立在用户对你感兴趣的基础上,如果前两步没有做好,这一步就没有价值了。

4、坚持长期的内容运营方针。

既然选择进行内容运营,那么就不要妄图今天做了,明天就有效果,明天做了后天就有效果,这样的想法不管做什么事情,都是错误的,尤其是内容运营方面,有句话叫“一个人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一辈子都做好事”,内容运营也是这样,“一段时间做优质内容不难,难的是一直做优质内容”。

5、与内容消费者保持互动。

这一点其实是老生常谈,但是不管是人还是企业,都有惰性,很容易今天我回答一下A的问题,明天和B聊聊他的困惑,但是很难的是每天都保持与来消费内容的用户保持互动。

6、少唱口水歌。

这句话的意思是,尽量多的去做原创,尽量少的做转发和从其他平台或者内容运营者那里去借鉴内容。

这个道理其实大家都明白,原创的符合品牌调性的符合受众口味的东西,是最容易引爆热点的内容。

所以,对于希望在公共平台开展内容运营的企业和负责的运营人员来说,就要先明白这些道理,然后摆正心态,坚持做正确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