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人人都有偏见

我们发现,人们一般对汽车销售人员都没有什么好印象,也从来不去理解他们的立场。下面的对话表明了这种偏见。

丽萨:那些汽车销售人员不信任女士。我以前和查尔斯一起去看车时,他们直接就将车钥匙交给我们,让我们自己试车。可我自己一个人去时,他们每次都坚持要和我一起试车。因为我想自己一个人试车,就委婉地说不需要麻烦他们,可他们却说和我一起试驾对他们来说“一点儿都不麻烦”。总之就是不让我一个人试车。

比尔:我一个人去看车时,他们也从来没给过我钥匙。我原来还以为他们从来不把钥匙交给别人呢。现在看来,可能他们会将钥匙交给夫妇去试驾,但不交给个人。也许他们觉得夫妇更有可能会将车完好无损地开回来。

丽萨:可能是吧……

偏见会影响我们生活中的各个方面。我们对这个世界形成种种思维模式,而各种偏见往往会影响我们的感知,从而影响我们的思维模式。丽萨和比尔看车时所经历的情况相似,可他们却得出了不同的结论:比尔的结论是汽车销售人员总是陪同顾客试驾,而丽萨的结论是汽车销售人员不信任女士。根据十分有限的信息,丽萨和贝尔形成了错误的思维模式,因此得出了错误的结论。你对某个集团成员的印象越差,就越可能对他们产生偏见。比尔和丽萨都不喜欢汽车销售人员,所以他们并没有努力尝试去理解和尊重他们的行为。

我们再考虑下面的情况。有一个三十四五岁的伊朗人,名叫穆罕默德·卡里米。在撰写本书期间,你可能十分清楚,伊朗和美国的关系很不友好,两国已经24年没有任何邦交联系了。美国的不满主要来自哪些方面呢?美国国务院发言人亚当·埃雷利总结道:“伊朗是全球恐怖主义的主要支持者之一。”66

穆罕默德·卡里米是不是一个恐怖主义暴徒,或者至少,他是不是一个潜在的恐怖主义分子?他是不是一个狂热的原教旨主义信徒,整天大肆宣扬西方国家的堕落?根据你目前掌握的信息,你对卡里米的印象如何?我们猜测一些人并不愿意和他接近。下面,我们继续讲他的故事。

就在国务院发出那则评论的几天前,伊朗经历了一场毁灭性的大地震,巴姆城古城的3/4被地震摧毁,夷为平地,35000名伊朗人(当地人口的1/3)丧生。此时此刻,当地的行政长官正站在墓地中评估地震情况。此人正是穆罕默德·卡里米。“这是一场巨大的灾难。到处是残骸,到处是废墟。”而对卡里米本人而言,这场悲剧尤为惨痛,他的妻子和女儿都在地震中丧生了。他继续讲述当时的情况。

“昨天晚上在睡觉前,她为我画了一幅画,又吻了我4下,”他怀中抱着女儿纳泽尼的尸体说。“我问她,‘为何4个吻啊?’她回答说,‘可能我以后再也见不到你了,爸爸。’卡里米向一位美联社的摄影师讲述这个片段时,泪如雨下。”67

读到这里,我们了解到卡里米对家人无限的爱以及他所经历的难以想象的痛苦,这时候,你对卡里米的印象是否有所改观呢?

当我们走进别人的生活,意识到他们同我们有一样的需求、愿望和价值时,我们可能会更加体恤他们。政治领导者们都明白这个道理,因此他们有时候会刻意拉开不同集团之间的距离,以便减少他们之间的相互了解,从而减弱那种人道主义的博爱情怀。阿道夫·希特勒当年正是这样,使犹太人、吉卜赛人和同性恋集团不相往来,互不了解。一旦这种人道主义情怀被减弱,憎恨和杀戮则更加容易。

现在,你了解到卡里米对家人无限的爱,但那是否意味着他是一个好人呢?并不一定。他仍然可能是个恐怖主义分子。我们没有获得足够的信息,因此无法评断他的为人。这正是我们要表达的观点。偏见对我们的影响涵盖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请看下面的故事。

results matching ""

    No results match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