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如何矫治犯罪行为

关于犯罪问题的讨论已经接近尾声,我们必须勇敢面对犯罪的事实。人们探索了上千年,依旧没能找出解决的正确方法。曾经我们找出的方法都效果不大,犯罪的问题依旧没有解决。原因就在于我们从没有去帮助罪犯纠正错误的生活模式。如果不对这方面加以分析,那么任何时候我们都不会解决这个问题。

罪犯的行为也具备一定的人类行为的合理性,他们和普通人一样。认识到这一点非常重要。如果我们了解犯罪并不是一个孤立事件,而是生活模式的反应,而且能找出形成的原因,并把它当成是可以解决的,那么我们就有信心能改变犯罪的问题。我们前面已经讲过,犯罪的形成和罪犯的母亲、父亲、同伴、社会对他的偏见,以及生存环境的困难等因素都有关系。我们发现,各种各样的罪犯和失败者他们最大的共同之处就在于缺乏合作精神,缺乏社会兴趣。我们必须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此外没有其他的能改变他们的方法。

罪犯和一般的失败者还是有一些不同的。罪犯在长期反抗合作之后,已经丧失了正常的生活工作的信心。这时,他将活动的重心转到了一些毫无用处的方向上。比如他会和与他合得来的罪犯们合作犯罪。但是,他的活动空间有限,他将自己禁锢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内。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他是有多么没有信心。因为信心和勇气是合作能力的一部分。

罪犯一直都在准备着犯罪,他们总想找到逃脱罪行的借口。要想打破社会常识的束缚并不是容易的事情,它具有相当大的抗拒力。但是如果一个人想犯罪的话,他总是要想出一个可以支撑的借口,这个借口可以是他曾经受到的委屈,也可以是自己愤怒的情绪,通过这些理由来克服他的障碍。我们可以了解到他一直企图寻找对环境的解释,以及他为什么总是无功而返。他一直以来都是用自己的眼光来审视这个世界,而这种态度已经根深蒂固了。除非我们找到他们形成这种态度的原因,否则我们也无从改变。但是,兴趣可以让我们找出真正能够帮助他的方法。

当一个人处于困境,又缺乏勇气来面对时,就容易想到通过犯罪来解决。尤其是在一个人穷困潦倒的时候。此时,他像所有人一样,追求着安全感和优越感的目标,他渴望着走出困境。但是,他的追求总是不能如愿以偿。他的愿望是自己想象出来的优越感目标,而他达成目标的方法是自欺欺人地把自己当成法律和社会组织的征服者。不顾及社会法律的约束,不在乎警察的管制等等。

比如,当他毒害别人的时候,他认为这是他的胜利之举,他常常会以此麻醉自己。他在第一次被警察抓住之前有过前科,因此他在事情败露的时候想的是:“我要是再当心一点,就不会被抓住了。”

从这些描述,我们可以看出他的自卑。他试图逃避工作的情景,还想远离那些需要和别人发生联系的生活和工作。他认为自己不能很好地处理这些事情。他不肯和人合作的习性会更加他的困难,大多数的罪犯都来自非技术性的劳工。他形成了一种毫无价值的优越感来隐藏起他的自卑情结。他认为自己又勇敢又优秀,然而我们能把一个生活上的失败者称为英雄吗?罪犯其实活在自己想象的世界中,他常常幻想:“我是世界上最厉害的人,哪个人看不惯我,我就消灭他!”

“我比所有人都聪明。就算我犯了事也没有人能把我怎么样。”

我们在前文已经了解了在童年时期心理负担过重和被宠坏的孩子是如何走上犯罪的道路的。我们需要对身体有缺陷的孩子给予特殊的照顾,以便培养他们的社会兴趣,将兴趣点引导到他人的身上。另外那些不被喜爱的孩子也都处于这种情境:他们很少与人合作,也不明白合作可以让他们受到欢迎并赢得别人的情感,从而解决问题。那些被家长宠坏的孩子一直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根本没有被教育过要凭借自己的努力来获取东西。他们认为世界上所有的人都该顺从他,迎合他,否则他就会觉得世界很不公平。在每一个罪犯个案的背后都能找出上述的某种情况。他们缺乏合作的能力,一旦遇到困难就会不知所措。所以,让他们养成合作能力才是我们最应该做的事情。

现在,我们已经具备了充分的知识和丰富的经验。个体心理学也已经告诉了我们如何才能改变每一个罪犯。但是,试想,如果我们对每一个罪犯都用这种方式改变,这是多么艰巨的工作。不幸的是,生活中,大多数人都是在困难超出某一极限时,他们就放弃了合作。这就是在不景气的时期犯罪率会上升的原因。因此,如果我们想要用这种方式来消除犯罪,我们就要对大多数的人进行教育。但是要把每一个罪犯或潜在性罪犯都改造成对社会有用的人,是不大可能的。

然而,我们能做的事情还有很多。我们可以做一些能够减轻他们生活负担的事情。比如帮助失业者和没有知识的人获得一份工作,这样至少他们还能保留一部分合作能力。这样做可以减少犯罪案件。

此外,我们还需要给孩子进行职业培训,以便他们能对未来的生活做好充分准备,在职场中,也会更加轻松。我们对待罪犯也该如此。虽然我们不可能对每一个罪犯进行矫正训练,但是我们可以利用集体培训来解决。例如,我们可以和他们共同讨论问题,通过回答问题开启他们的心灵,形成正确的人生态度。我们应该教会他们正确认识自己,增加自信心,提升他们面对生活的勇气。我相信,这必然能产生良好的效果。

我们还可以做的是消除贫富差距,抵制奢靡腐化的风气。如果富人们炫富挥霍会让一些穷人产生嫉妒心理。他们会当成是对他们的一种挑战。

惩罚对于智障儿童和问题儿童不起作用,这一点我们已经知道了。因为这也会被他们当成一种挑战,他们总想着与社会对抗。如果我们能不谈他们的名字和罪行,情况也许会好一些。我们应该改变罪犯的生活模式而不是严厉制裁。严厉的刑罚只能让事情变得更糟,无法从根本解决问题。

如果能破获更多的案件,对我们的工作也是大有好处的。据我了解,逍遥法外的人至少有将近一半的比例。没有抓到的犯罪分子,等于给他们提供了积攒经验的机会。这一点,我们已经有所改进,并且在一直不断向更好的状态发展。另外还有一点很重要,无论是在监狱里还是出狱后,都不能再让罪犯受到侮辱。如果有可能实现的话,我们应该派一个对社会问题和合作的重要性都有深度了解的人去矫治罪犯。

就算是这样做了,也不能大量减少犯罪的数量。幸运的是,我们还有另外一个方法。假如我们能将孩子们培养成具有社会兴趣的人,培养他们对别人的兴趣,使他们的合作能力得到充分发挥,那么他们就不会容易受人诱惑,也会大大降低犯罪率。无论到了什么时候,他们对别人的兴趣都不会完全丧失,他们解决生活困难的能力也会比我们这一代人强。

他们成人后还会影响到自己的家庭,孩子。我们很快就能见到成效。孩子变得乐观、抱负远大、自强不息是每一个父母的最大期望。在我们培养孩子的同时,父母和教师也受到了正面的影响。

接下来,我们讨论下我们该从哪里开始,该用什么样的方法来实施。我们需要培训孩子的父母吗?当然不需要,这并不能带来多大成效,那些最应该得到训练的父母都不会面对我们的,也不会接受我们的意见。我们能不能把孩子都监视起来呢,显然这个方法也不可行。

解决这个问题最佳的方案就是将教师作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我们可以培训教师,再让他们培养孩子的合作精神。并纠正孩子的错误,发展他们的社会兴趣,关注他人。正是因为家庭不能解决孩子人生中的所有问题,人们才设立了学校。我们为什么不利用学校来培养孩子的合作能力呢?

总之,如果一个人不与他人合作,对别人不感兴趣,不想为人类做出贡献,那么他的人生只能是一片荒芜,也不会遗留下任何有用的东西。只有懂得奉献的人,才会有所成就,如果我们以此来教育孩子,那么他们成人后会乐于与人合作,即使遭遇困境,他们也会勇敢面对,以不损害他人的利益的方式来解决问题。